1)第309章摄影师_穿越抗战军火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涵指着摄影师对竺可桢道:“这位刘先生是一位摄影师,是美国华侨。”

  竺可桢伸出手,摄影师毕恭毕敬地同他握了手,“竺校长,久闻大名。”

  竺可桢道:“你在美国有充裕的物质生活,安定的工作环境,却甘愿跑到这个穷乡僻壤,为这里的人做一些事情,让我钦佩。”

  “比起你们这些安贫乐道的大知识分子,我只有汗颜。”摄影师发自内心地道。

  “竺校长,我这次过来不是享受你们的崇拜的目光的,我过来想跟你谈一件事情。”刘涵道。

  “啊,大家都散了吧。”竺可桢转身让大家散了,将刘涵和摄影师请到办公室。刘涵喝惯了茶,上次去竺可桢家里没有喝到茶,这次自己带了一罐西湖龙井和一套精美的茶具过来,亲自给竺可桢泡了一壶茶。

  三个人一边喝茶一边谈事情,“竺校长,我有一个想法,我打算把咱们学校内迁的经历拍成一部纪录影片,纪录片拍好后,我们会在重庆公开放映,到时候会有一笔收入,这部纪录片赚取的钱财将全部捐献给浙大,用于改善师生的生活。”

  “我们一路从浙江走过来,横穿六个省,行程2500多公里,广大师生吃了不少辛苦,可是比起那些至今仍然奋战在抗日第一线的将士,尤其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献出了生命的人,我们又算得了什么?实在不值一提,不值一提。你们更应该去拍摄他们,将他们的英雄事迹拍摄下来,让子孙后代铭记他们的事业,他们的名字,这才是你们应该做的。”竺可桢道。

  刘涵道:“我们拍摄完这部纪录片就会深入抗日一线,去拍摄抗日纪录片,我们已经做了计划,竺校长,一个国家经历了战争的创伤之后,就是百废待兴,到时候就要依靠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去为这个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了,一个国家被战火烧毁了,没关系,可以重新建设,可是假使一个国家在重新站起来的时候,却没有知识、技术的支撑,那就不可能振作起来。”

  刘涵见竺可桢低头陷入沉思,就对摄影师道:“小刘,我在这方面是外行,这件事就交给你了,需要我做什么,就派人过去跟我说一声。”

  这个时期的知识分子普遍具有较好的文笔,有这些人的协助,一部纪录片对于摄影师而言实在是小儿科,不到半个月,摄影师就完成了采访、拍摄工作。后期工作纪录片揉入了一些主位面弄过来的抗战场景,比如委员长的演讲,日军的大túshā、大轰炸……都是真实的记录影像。纪录片首先在湄潭一座大帐篷里进行了首映,不说内容和拍摄技巧如何,但说彩色宽银幕就足够引起轰动了,湄潭这么一个小地方连续放映数日,仅门票就赚了不少。

  刘涵带着摄影师和一班人马以及电影放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