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1949—1950) 第十章(2)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5亿人口要进入一个新的组织网络,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很棘手的问题,因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仍被某种神秘气氛所笼罩。在这张白纸上没什么可写的—毛泽东把中国民众比作一张白纸。毛泽东遇到了难题。再说,这张白纸在这位书法家面前并不是纹丝不动的。

  要使中国启动向前,毛泽东需要调动社会所有方面的力量。在他第一届政府的24位部长中,有11位部长不是共产党员。在中国第一个宪法的起草过程中,有14个政党的成员参与其中。在1949-1950年间,毛泽东几乎没有责备过人。

  只要细心阅读毛泽东写的东西便知,“新民主主义”是他对国民经济恢复阶段的称谓。(9J在这一时期,私营企业可以和国营企业并存。

  但是,他的“新民主主义”只是指一个阶段,而不是新社会的固定模式。他绝不隐瞒,随之而来的是向“社义主义的过渡”。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要达到一个阶段的目的。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内容丰富的就职演说中提出了这种过渡方法。一方面,在谈到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时,毛泽东用“人民”来代替“无产阶级”。这不是变换手法。毛泽东的革命比列宁的革命有更广泛的意义,其理由是明显的。中国共产党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支持,是因其敌人大多不是中国人。“人民”是与“帝国主义”相对而言的。

  另一方面,毛泽东所说的“专政”也不是原文照搬马克思的意思。他的取意是将之作为重新铸造中国社会的一种方法。他很从容地宣布:“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关键在于,由于时间不同,“人民”的含义也就有所变化。

  毛泽东的阶级目标也非常明确。开国庆典由他升起的国旗上,红色的旗面点缀着五颗黄色的星,有一颗星比其他的星都大。天安门广场上闪耀的这五颗星代表着毛泽东所指出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互相合作的五个阶级,但是最大的一颗星代表无产阶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个月以后,毛泽东打点行装准备作第一次出国访问。他要到莫斯科去拜访斯大林,以示中国确实要“一边倒”。他的上层同事们10多年前大都去过苏联,他认为已经准备就绪,应该到共产党权力的源头去看看。毛泽东,这位56岁的马克思主义者,5.5亿东亚人的首领,要去与斯大林谈论未来。70岁的斯大林是世界马克思主义的教皇。

  从莫斯科返回紫禁城后,毛泽东可能对自己写作《别了,司徒雷登》感到后悔,因为这次到寒冷的苏联首都所作的是一次不愉快的访问。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斯大林不愿意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