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 怀疑(1956—1957) 第十三章(2)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毛泽东是从三个角度来考虑国防预算的。他已开始意识到,中国和苏联将来不会携手并进。

  在1956年,他坚信经济的增长会加速,这将成为整个中国60年代的关键。

  他阐明他自己的国防哲学:人民战争加原子弹。他不热心发展拥有大量昂贵常规武器的中等水平的正规军。

  中国百花盛开之时,正值东欧硝烟弥漫。就在毛泽东第一次发表他那新的温和路线的讲话后的几周内,赫鲁晓夫关于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便传来了。毛泽东不喜欢赫鲁晓夫的报告。[I27’

  两年后,毛泽东在成都的一次谈话中说:“我们一则以喜,一则以忧。;[137确实,赫鲁晓夫的报告深深地震撼了他。报告产生的刺激就像鼓点,在1956年余下的时间里毛泽东的所有活动中不断回响。

  先前,毛泽东曾在私下里诅咒过斯大林并且在公开场合发泄过。现在,他在《人民日报》的一篇600(〕字的文章中小心谨慎地试图用自己的机智把内容弥合起来。他认为斯大林的错误是属于个人的,而不是制度的错误。

  在6个月的时间内,毛泽东四次接见了苏联的官员的来访,这对于其他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没有先例的。到10月,他甚至打电话邀见苏联大使,因为他对波兰和匈牙利发生的政治动乱表现出极大不安。

  毛泽东曾在4月份告诉米高扬,他认为“斯大林的功大于过”。这就是他对每一位来自莫斯科的来访者所讲的主要观点,其精神实质与《人民日报》的文章观点一致。他认为,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说,任何其他的观点都会像打开的潘多拉盒子。

  这难道不会给中国的斯大林投下一层阴影吗?毛泽东没有公开提过这个问题,但这确实是他对于非斯大林化的主要优虑所在。当然,还有些理由已足以使他反对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例如,关于反斯大林一事,莫斯科应当事先与他交换一下意见。如果斯大林真是这样的恶魔,那么,在他身边的那些人这么长时间里都在做什么呢?毛泽东认为,赫鲁晓夫自己即使不是“帮凶”,也是“傻瓜”。

  但无论何种指责,都同他在中国的最高权力相比无足轻重。

  毛泽东不仅是中国的斯大林,他还是中国的马克思和列宁,不过

  朱德和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苏共二十大,他们亲耳听到赫普晓夫对斯大林所做的振龚发琦的攻击。朱德同意时斯大林的这种公开指责,邓小平贝lJ心存疑虑,要等候毛泽东的指示才作出反应。于是他们把赫要晓夫的报告内容发回北京。结果,政治上笨拙的朱德又一次说话失懊,而精明的邓小平则再次表明了自己的正确选择。

  US,p.115.他当前的角色是中国的斯大林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