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章 破碎的幻梦(1973—1975) 第二十章(3)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席了呢

  外国来访者很少向毛泽东问到有关政治局的事情,不过毛泽东并不在意这一尖锐问题。对邓小平未能参加1969年的“九大”,他的回答是:“那时林彪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换句话说,毛泽东在1969年仍与极左派打成一片,那时他既不希望也不需要邓小平来出席会议。

  1973年,毛泽东对极左派的态度更趋复杂。在1970年至1972年间他摆脱了他们。现在,他极想从他们储藏丰富的武库中取出一些武器,但又犹豫不决。其原因部分是他的健康状况日趋下降,部分是他对下属的看法变幻莫测,以至于朝令夕改。

  惠特拉姆谈到了王洪文,说他在“十大”后闪电般上升已“世界闻名”。他问毛泽东:“你在什么地方发现他的?”

  惠特拉姆是以玩笑的口吻提问的,毛泽东本来可以轻松作答,但他生硬地说:“不知道。”

  澳大利亚客人都把眼睛转向毛泽东,所以谁也不知道王洪文当时的表情怎样。

  在历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中国革命史上漫长的经历以后,惠特拉姆提醒道,当年你们长征时,王洪文还没有出世呢。王洪文试图说些什么,却被周恩来与惠特拉姆打断了。

  会谈快结束时,王洪文才找到一个机会回到惠特拉姆对他的评论上来。“我正是长征时出生的,那年我一岁。”他强调说。

  接着他补充说,自那时起他就已经“像毛主席和周总理那样,开始千革命了”。这种声明只能说明他资历太浅。

  王洪文似乎不像中国政府中的第三号人物,毛泽东和周恩来也不是那样看待他。毛泽东在“十大”对王洪文的提升是点了头的,他在会议刚刚结束就对法国总统蓬皮杜谈起过王洪文:“你看看他,很有前途。”不过他这时已不抱幻想了。’

  周恩来是毛泽东的神秘书苑与世界的桥梁。既要保护毛泽东,又要慎重地控制毛泽东,这对周恩来来说是个极大的难事。

  在与毛泽东会谈时,惠特拉姆几次努力试图给这场尴尬的交谈加上一点儿乐观的气氛。他说,就中国的问题来看—毛泽东几次谈过这些问题—“革命的前途”无疑是在年轻的一代身上。

  “我和周恩来都活不到革命结束的那一天了。”毛泽东是这样。

  王洪文对这一点很清楚。1974年1月,他在中央委员会的一个学习小组上作了一次讲话(从未发表),这篇讲话是典型的自我辫解。以前中共领导人的任何一次谈话都没有像王洪文的这次讲话那样,引用了那么多毛主席语录。

  他是在竭力提示听众.他是—或者曾经是—毛泽东的宠儿。《问题与研究》,1975。实际上,自1973年后期以来,极左浪潮主要发生在教育界〕导火线是张铁生点燃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