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2章 第 112 章_胤祚今天气死康熙了吗(清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顿打是胤祚没有料到的。

  康熙生气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挨打,不撩盛怒中的老虎胡须。

  等打完了,让康熙出够气了,再懵懵懂懂地抬头:“汗阿玛,我哪里惹你生气了?”

  康熙本该生气的,但看胤祚好像真的不知道哪里错了的样子,又生不起气来。

  他有些累了,搂着胤祚不说话,用眼神示意太子来说。

  太子只好接过话来:“六弟,达成一件事的办法有很多,并不需要这么莽撞,也不需要采用得罪那么多大臣的办法。”

  胤祚听懂了,并不是在责备他做了这件事,只是说他的做法错了。

  “大家想了一圈,都没有找到能够两全其美的办法,也就只能这样了。”

  康熙冷笑:“大家?都有谁参与了?”

  话音刚落,就见胤祚心虚垂眸,两根手指对啊对,不肯回答,他立马改换问题:“那你就说谁没参与吧。”

  胤祚眨巴一下眼睛,没有说话,康熙和太子就懂了——所有人都参与进去了,没有一个漏下的。

  “说说看,都怎么分工协作的。”这个词还是胤祚提出来的,这会儿康熙用起来还觉得真不错。

  胤祚:“几个大臣帮我写了十几版在朝堂上应该说的话,教我上朝时的礼仪,但是他们写得太多了,我嫌废话多就自己精简了一下。”

  康熙:“……”

  太子:“……”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被精简的内容是什么。

  不如说,被精简的那些才是更应该说的,用那些言语话术说出来,会尽量婉转一些,让胤祚少得罪些人。

  怪不得纳兰明珠当时在朝上都快要晕过去了。

  由此可知,民间那一出很大可能不是那几个大臣想出来的。

  康熙问:“谁让你那两个哈哈珠子去城外每天敲锣打鼓的?”

  胤祚很老实地回答:“四哥、廷玉哥哥、铁蛋、柱子,我们一起想的。”

  张廷玉的原话是:“既然六阿哥已经下决定要和那么多大臣作对,那就该拉拢汉臣。六阿哥做的这一切是为了长江黄河两域汉人百姓,应该让他们知道您为他们付出了多少。”

  柱子说:“其他阿哥的哈哈珠子都是官宦人家、八旗子弟,六阿哥身边的哈哈珠子全是汉人,需要凭借此次机会将劣势转为优势。”

  大清入关才几年?

  满人的数量终究比不过汉人。

  康熙拉拢汉臣,重用汉臣,也是希望能够促进满汉两族交好,可皇帝做得再多,落在汉人百姓眼中都可能是带着阴谋的,胤祚不一样。

  他非嫡非长,虚岁才四岁,建功立业和积累名声都太早。

  康熙正当盛年,储君地位稳固,胤祚背后没势力支撑,他做得越多,名声越好,给自己带来的危险越多。

  所以个人出资建造堤坝一事,胤祚捞不到多少好处,还得倒贴巨额银两,除了天生心善、心系百姓,没有第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