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4章 投杼之疑_大唐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4章投杼之疑

  …

  实际上高君雅和高冲两个人的直觉很准,高冲并没有记错。

  武德八年,封德彝进爵密国公,升任中书令,正式进入政事堂。

  在原本轨迹上,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储,监国理事,封德彝因先前多次在朝堂上力挺李世民,李世民投桃报李,将其升任尚书右仆射,是为首辅。

  只是封德彝身体不行,仅仅担任首辅不到一年,在贞观元年便病逝,李世民很是悲痛,为其辍朝三日,追赠司空,赐谥为明。

  直到贞观十七年,李世民进入晚年,为纪念当年一起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在皇宫三清殿旁逐渐凌烟阁,命阎立本画像。

  封德彝作为贞观朝第一人尚书右仆射,堂堂首辅,自然是其中人选。

  只是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便是时任治书侍御史的唐临。

  唐临,字本德,自幼在长安长大,颇有声名,大唐立国时,唐临投奔太子李建成,授任东宫典书坊,不久升太子右卫率府铠曹参军。

  李世民登基后,对其既往不咎,外放为万泉县丞,颇有政绩后来经由魏征举荐,召其还朝,担任御史。

  这时候距离封德彝逝世已经过去十七年,听闻李世民意欲将封德彝图像凌烟阁后,唐临很是复杂,终于挺身而出,揭露封德彝首鼠两端的奸诈行为。

  唐临毕竟身为御史,颇有几分傲骨,本来对于这个死去十七年的名臣只是颇为鄙夷,但并无恶意,但是现在这个奸诈小人竟是可以图像凌烟阁,即将流芳百世,受万民敬仰,唐临便忍受不了。

  直接上奏弹劾已故十七年的封德彝,他曾经是李建成的心腹,对于一些隐秘知之甚多,列举封德彝数条罪状。

  李世民查证后震怒,觉得自己被骗了,本欲严惩,只是死者为大,更何况封德彝于国有功,这是不假的。

  时任户部尚书唐俭建议道:“封伦生前有功,其罪过暴露于死后,所以不用褫夺他生前的官职,只需要收回封赠,更改谥号即可”。

  李世民采纳这个建议,剥夺追赠给封德彝的司空之职,削除食邑,并改其谥号为缪。

  这个案子曾经轰动一时,李世民的做法可谓是十分宽容大度,仅仅是褫夺追赠而已,并未祸及家人。

  封德彝的儿子封言道在次年还因功升任汴州刺史,此后封言道官运亨通,历任宁州、齐州、蕲州、金州、虔州、广州、沧州封十余州刺史,颇有政绩,高寿八十四,无疾而终,完全没有受到老父亲恶牵连。

  高冲对这些并不了解,他也并不知道封德彝命不久矣,他知道封德彝其心不正,他的手段也厉害,短短数年,便从罪臣直接做到政事堂宰相,看他现在跪舔李世民这个架势,将来的首辅之位也是十拿九稳。

  毕竟他可是第一个当庭上奏请废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