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77章 征调令_大唐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见皇帝陛下脸色不停变换,似是心事重重。

  卢宽何其机敏,立即下座拜道:“陛下若有差遣,臣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世民眉头一挑,朗声笑道:“还是僧奴知我”,当即伸手虚扶卢宽起身,“赴汤蹈火也不至于,只是朕还真一事,或许非卿不可”。

  卢宽听得大喜,忙是说道:“臣任凭驱使”。

  他虽然出身显赫,世代公卿,但他并没有相应的功绩,在满朝重臣之中,并不出彩,卢宽对于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

  “听闻近期突厥政局多有异变,然我朝对于突厥中枢知之甚少,尤其不知其人事职责,不知其重臣秉性及其所长,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朕有意遣使往突厥一行,查探突厥高层重臣之虚实,僧奴你博学多才,更兼聪敏多智,最是适合,不知僧奴可愿走这一趟?”

  李世民再三思虑,终究是忍不住心中的热切,对卢宽语重心长的说出这一番话。

  听得李世民的话,卢宽心里一震,出使突厥……这是一个机会,同时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差事,若是成功回返,那必将是大功一件。

  但也有可能回不来,突厥斩杀使者、囚禁使者甚至于放逐使者,这些事頡利可汗全部干过,特别是晚年的頡利可汗,他才不顾礼节,只是随性而为,看得入眼的人,他以礼相待,看不过眼的话就只能看他心情行事。

  比如武德初年,李渊派遣太常卿郑元璹出使突厥,恰逢处罗可汗病逝,頡利可汗继位,頡利便将郑元璹囚禁,终年拘禁,不许外出。

  直到三年后,李渊再次遣使,赠予厚礼,頡利这才将郑元璹放还。

  李渊看到饱经风霜的郑元璹,大为感动,直言道:“卿在虏庭,累载拘系,苏武弗之过也”。

  后来伪郑王世充在败亡之际也曾遣其弟王文素出使突厥,然而頡利可汗直接将使者斩杀,真可谓是率性而为,完全不顾礼节,称之蛮夷,甚为恰当。

  由此可见,在这个时代,出使真不是一个轻松的差事,尤其是出使蛮夷之地,既不讲理也不讲礼,一个不慎,便是身死他乡。

  但是面对李世民这番话语,卢宽不可能拒绝,他也没想着拒绝,当即应诺,“臣必不辱命”,这是他正名的机会。

  “好”,李世民面露喜色,“郑德芳现在薛延陀,僧奴抵达突厥后,或许与其联络,务必当心,朕在长安等候佳音”。

  鸿胪卿郑元璹,字德芳,数月前奉命出使薛延陀,执行分化突厥之计,册封薛延陀首领真珠夷男为乙失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简称真珠可汗。

  郑元璹这一趟出使并不仅仅是册封,还在暗中策反乙失夷男,分化突厥,这个目的已经可算是阳谋。

  据说頡利可汗闻讯大怒,多次诘问乙失夷男,只是乙失夷男态度模糊,并未表态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