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治其人_大唐皇帝李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治(628-683),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为嫡三子,後因其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於贞观十七年立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即位(649年),时年22岁。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庙号高宗。

  唐高宗(628—683),汉族人,字为善。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卒于弘

  元年(683),享年56岁。唐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贞观五年(631)封晋王。七年,遥授并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十七年,李承乾谋杀李泰未遂。事发,太宗废太子承乾,黜魏李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年二十二岁。次年(650)改元永徽。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去世。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皇大弘孝皇帝,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高宗即位起初四五年间由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掌握朝政。太宗女高阳公主嫁房玄龄子遗爱,高宗即位,贬遗爱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653年),房遗爱、荆王李元景及吴王李恪等谋反。事发,遗爱被杀,李元景、李恪及高阳公主等均赐死,高宗帝位由此得到巩固。

  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

  传统史家认为唐高宗碌碌无为。但事实上,唐太宗末年的辽东战役已使“贞观之治”岌岌可危。高宗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永徽二年九月下令所占百姓田宅还给百姓。高宗有知人之明,他身边诸多贤臣如: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张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亲自提拔,其中韦思谦曾受褚遂良打击,杜正伦被李世民冷落。他在位前期,唐代的领土最大,史称“永徽之治”。

  起初,他在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与身为太宗才人的武则天有染;太宗崩后,武则天出家,高宗又把她接回宫中为昭仪,最后终于成为皇后。但是武后并不为高宗母舅的长孙无忌等关陇贵族所容,武后遂设法除去她的敌人。高宗因武后慢慢有主导政局的趋势,一度有废后的打算,未料计划被武后得知,事情遂作罢,但是协助高宗拟诏的上官仪则遭灭门。这件事情过后,高宗再也无由压制武后,后来又因眼疾问题,使得主政权完全操纵于武后手中。唐高宗曾在皇后的建议下使用天皇称号,与天后武则天并称二圣。

  李治本人慈祥、低调、俭朴,不喜兴土木,不信方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