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3章 辽东烽火(第一更)_我在大明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不是了,因为新一轮的争论又开始了,加多少,从哪里加?

  所以啊,这不是简单的数学问题。

  正统历史上,明末最无奈的局面是辽东尽失吗?

  不是!

  是一边要给辽东大量填补军费开支,一边还要疲于应付农民军。

  一旦多出一个独立的战场,就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了。

  国家的问题,都是财务、政治、民生、军事等综合问题。

  现在张凡也必然要面临这个问题。

  十月三十日,当陕西省几十万人被动员起来,源源不断有粮食从西安府运输到平凉府,再北上豫望城的时候,远在2700里之外的辽东,也爆发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

  崇祯八年九月底,皇太极开始秘密动员各部首领,召集军士。

  到了十月中旬,沈阳已经不加遮掩的开始集结大规模的军队。

  整个辽东骤然笼罩在战云之下。

  探子频繁活动,不断有情报送到广宁城和锦州城。

  连普通人都感受到了战争的压力。

  所有的消息都在表明一点:皇太极正在调动大规模的军队,企图发动一场空前规模的战争。

  但没有人知道皇太极会率先攻打哪里,也没有人知道皇太极这一次会调集多少人马。

  闻风而动,更多的情报在送往京师的路上。

  崇祯二年辽东之战,崇祯三年辽河之战,崇祯四年卢象升闪电突进科尔沁草原。

  算下来,崇祯八年的辽东之战,是第四次辽东之战了。

  在之前,北京军事学院的人就对辽东的军事力量进行过比较客观全面的分析。

  尤其是张凡,他提出了《新时代战争论》的理论。

  在这本书中,他简明扼要指出,当今的战争,与过去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个人来说,参战门槛大大降低了。

  战争进入到前火器时代。

  什么意思?

  过去一支军队,想要真正成为精锐,需要至少两三年的时间。

  例如射箭这件事,一个士兵得苦练两三年,才能真正在战场上有杀伤力。

  例如挥刀在乱军中砍杀,这件事,也必须长时间训练,才能在出刀速度、力道、角度等方面有进步。

  否则就是乌合之众,乌合之众与没有有什么区别?

  但现在不同了。

  燧发枪的生产产能全面提升,直接改变了战争形式,在东方世界引起了战争革命。

  一个合格的燧发枪士兵,只需要训练三个月,就可以熟练上战场。

  这就是大大降低了个人参战的门槛。

  一旦进入到这个阶段,只要火器的速度跟得上,可参战的人数将会暴涨。

  事实上,无论是大明朝还是辽东的金国,都已经进入前火器时代。

  辽东的关宁军这么多年虽然一直控制在十三万人,但预备役却已经在崇祯八年高达30万人。

  这些预备役在进入战时警备状态后,随时可以征调出来投入战争。

  军委会这些年可没有坐着吃干饭,他们依托水泥路的日渐完善、各地粮仓的建成,以及大明日报的深入,在华北与辽东之间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动员体系。

  而且上海到辽东的海航也已经建成,大批量的军粮从上海府调度辽东。

  而皇太极呢?

  在辽东这些年的改制,大大缓解社会矛盾,兴办儒学,赢得了汉人士大夫阶层的拥戴。

  国内的舆论被皇太极把控得死死的,在征兵这一块,比努尔哈赤时代要容易太多太多。

  毫不夸张的说,在皇太极全民皆兵的战略指导方针下,他可以轻松动员出几十万大军。

  只要他的军费开支能够跟上。

  。中文阅读网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