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六)_宰执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治国之要最基本的就是让百姓吃饱穿暖。达到温饱了,人心方能安定。人心安定,方能做到政通人和。

  但如今天下的变化,越来越超出他想象的极限,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

  千里之行,三日而返。千石之物,一车可载。这些都是直到十几年前,任何人也无法预料到的,只在《九域游记》有所预言。

  可是在《九域游记》,也没有工厂被烧,工人困苦的章节,反而充满了对工人生活富足、稳定的描写。宗泽没有去过两浙,但他家的亲友中,可是有人亲自去了几次工厂。在信中的述说里,丝厂之中的工作环境,已经远远突破了宗泽预计的下限。

  或许两浙丝厂之变只是歪嘴和尚念歪了经的结果,韩冈主导下的棉纺工厂正如他书中描写的一般上下一团和气,家家吃饱穿暖。

  可更大的问题是工厂的规模。

  若是有人说,只要有需要,朝廷从开封铁场中拉出三五千人的军队,宗泽一点都会不惊讶。因为开封铁场之中的五千多工人,基本上都是身体强健的成年男丁,为了生产上的安全,举手投足都有规矩约束,能够轻易的适应军中的管束。

  虽说比不上开封铁场,但普通的一座工厂也有上百人,若是有个百十家工厂,那就是上万人了。这些工人都接受过了纪律的约束,比散漫的农民要容易训练十倍。一旦乱起来,岂是农民比得上?佃农闹佃时也的确会有骚乱,但绝无可能达到工厂的规模。

  并不是宗泽不能理解韩冈的治国方略,就是因为太了解了,才让他产生了对未来的惶恐。未来就像是面前的这座机房,让他一时间望而却步。

  但就在宗泽犹豫的慢下脚步的时候,韩冈已经轻快地走进了机房之中。示意两名锅炉工继续铲煤,也不顾飞扬的尘土,很是愉快的打量着这台已经稳定运行九天半的机器来。

  这些天来,韩冈的心情显而易见的好。

  两浙事变之后,乍听闻伤亡,他的心情的确是有些沉重。能够将责任归咎于明教固然是韩冈所乐见,可丹徒县民伤亡如此惨重,却非其本愿。当时安排一部京营禁军南下时,完全没想到事情会恶化的那么快,爆发得那么突然。

  明知日后类似的事情只会更多,但情绪这回事,总是不受自己控制的。纵能收敛得旁人完全看不出来,可自己总是明白的。

  不过能这么简单的解决工厂纵火一案,以及明教教众叛乱,韩冈也很是欣慰。

  虽然润州上下没能阻止事情的发生,但将之扼杀在襁褓之中,也算是应对及时了。若是给了卫康一点成长的空间,或许就是一个波及一州甚至一路的大乱。

  韩冈可是还记得几十年后的方腊是怎么兴起于江南,能进教科书的农民起义,规模绝对不会太小。

  就算如今丝厂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