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百七十九章 卡拉港拉客_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满载排水量三千多吨的安澜号,是一艘在承顺二十九年就下水的旧船了,为了降低运营成本,采用的蒸汽机还是双胀蒸汽机。

  同时和当代很多远洋船只一样,因为当时在海外补给煤炭很麻烦,很多地方干脆就没有煤炭补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二十年代时期的蒸汽机在稳定性上还稍微欠缺了一些……船只对蒸汽机的稳定性要求可比火车上的蒸汽机要求高多了!

  火车上的蒸汽机,一般顶多也就连续运行几天而已,而且还能间隔几百公里就直接来个检修,出现什么问题了当场就能修,实在不行还可以直接换火车头,不会太耽误事。

  然而在海面上,尤其是在远洋航行的船只,上面搭载的蒸汽机动不动就需要连续运行十几天甚至一两个月呢……比如横穿太平洋的船只,中间可没什么地方能够让你停下来让蒸汽机休息一会……你得一口气直接横跨太平洋,顶多就是中途在几个补给港里简单停留,在补给煤炭等物资的时候进行简单检修而已。

  舰载蒸汽机的使用条件太过苛刻,但是技术却是有限的……早期的蒸汽机说实话问题不少,虽然大多时候没啥问题,但是偶尔也会给你出个问题。

  一旦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失去了蒸汽机动力了。

  为了避免蒸汽机出现故障后,或在海外没能获得煤炭的及时补充,进而导致船只失去动力,所以早期建造的远洋蒸汽机船只,基本都是清一色的机帆船只,包括军舰在内。

  顺带一提,早期的煤炭也挺贵的,跑远洋的时候开着蒸汽机,顺便再张开风帆也能节省一些煤炭的消耗……

  只不过这种机帆船里的帆装,和那些土著们一样需要大量水手进行操控的古老帆装不一样,而是机械传动等各种方式的布局,使得帆装的操控更加科学省力,并且往往连接了一台辅助用的小型蒸汽机,使用小型蒸汽机辅助动力来进行操控风帆,以此节省船员数量,降低运营成本。

  如果辅助动力也出现什么意外,那么也可以直接采用人力……反正都是机械结构,辅助动力不行了,那么直接上人工,一群人疯狂转动特殊的圆盘握把,也能够提供一定的动力,再通过机械传动结构操控风帆……只是这样搞操控起来不是很灵活就是了,只能算是应急措施。

  为了更好的适应机械操帆,同时降低帆装的重量,加强结构,获得更大的风帆面积,也是为了降低成本,帆装上的桅杆使用的都不是传统的高大树木支撑,而是直接使用的钢管呢。

  上述这种机帆船只,也是大楚帝国里二三十年代里大部分远洋船只的通用模式。

  蒸汽机和风帆并存,同时使用新技术让风帆操控更加简单省力。

  哪怕是进入四十年代的现在,很多中小吨位的远洋船只依旧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