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5章 南北榜(4)_张浩朱允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允熥信手把杨士奇的卷子展开,仔细看了起来。

  几篇策论倒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但也没什么不好的地方,中规中矩。

  但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的策论,却让朱允熥眼前一亮。

  “臣窃以为治国之道,不可一味求仁求德,更不可桎梏律法,不求变通。当审时度势,顺应时局!”

  朱允熥看了半晌,赞许的点头,随后他提起诛笔,在杨士奇的卷子上画了个红圈。

  然后,写了个拾字。

  这就意味着,杨士奇位列第十。

  接着,朱允熥又拿起一份,当目光落在考生的姓名上,顿时神色复杂起来。

  “福建杨荣?”朱允熥缓缓开口,“这考生,可是福建大儒杨达卿之孙?”

  “回皇上,正是!”刘三吾起身开口道,“杨荣少有神童之称,十七岁选入郡学,乡试解元!”

  那就是了,定是这个杨荣了。

  定是这个原本时空历永乐,仁宗,宣德,正统四朝的大明首辅,更被后世康熙钦点,从祀历代帝王庙的杨荣了。

  朱允熥看着杨荣的卷子,面上的神色有几分复杂。

  倒不是因为杨荣这人的出现,而是他想起了杨荣的事迹。

  原本时空之中,朱棣攻破应天府,进城之时自然有官员前来迎接新君,这杨荣就在其中。

  春风得意马蹄疾,当时的朱棣不可一世,在马上策马朝皇城进发。这时一个御史拦住了朱棣马头,当头棒喝,“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

  这话对于朱棣来说,醍醐灌顶。

  他是用靖难清君侧的名义起兵的,可不是造反的名义。若进城之后直接即位当皇帝,那不是明摆着告诉天下人自己是造反吗?名分大义上,就落了下承。

  所以赶紧听了杨荣的话,先去孝陵拜祭老爷子和马皇后。

  至此,杨荣官运亨通,历经四朝位极人臣。

  历经四朝不倒的人,才学人品才干德行必都是顶尖的。

  但

  想了许久,朱允熥拿着杨荣的试卷放在御案的右侧,也没用朱笔画圈。

  “此人不在前十之列,可靠的名次,诸爱卿再斟酌!”

  一时间,殿中群臣有些不解。

  他们送来的卷子都是千挑万选,但从文字论都是绝无出其左右的。

  刘三吾沉思片刻,开口道,“皇上,臣以为”

  话还没说完,就见翰林侍读张信拉下他的衣袖,给他一个眼神。

  “皇上说的是名次斟酌,不是说不取。”

  随即,朱允熥又拿起一份考卷。

  刚展开来,就见王八耻快步过来,“万岁爷,朴公公求见!”

  朴不成是老爷子身边的人,等闲都不往这边来的。

  朱允熥赶紧道,“进来!”说着,不等朴不成进来叩首,先开口道,“怎么了?”

  “皇上!”朴不成恭敬的行礼,“昨日太上皇跟太子爷钓鱼,不慎让蚂蝗给蛰了,如今半条腿都肿了起来!”

  “钓鱼怎么让蚂蝗蛰了?”朱允熥怒道,“你们是怎么当差的?”

  “奴婢该死!”朴不成叩首,“当时,太上皇来了兴致,下水去捞田螺,不想”

  “知道了!”朱允熥直接站起身,“太医院的人怎么说?”说着,又怒道,“怎么昨日不说?”

  “太上皇说小事,不让奴婢告诉您,可是今一早起来,奴婢见太上皇腿都肿了,就连忙前来禀报。”说着,朴不成顿了顿,“太上皇,还不知奴婢前来!”

  “卷子朕看了,朕的学问比不得诸位爱卿!”朱允熥起身,对那些翰林学士们说道,“朕也信得过你们,名次的事你们酌情看着办。两日后的传胪大典,才是重中之重!”

  传胪大殿,所有考中的贡士登殿,皇帝再当庭问对,选定状元。

  “臣等遵旨!”刘三吾等人起身道。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