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四章 法场无父子!_一剑长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法场无父子

  宫里发生的一切徐长安都不知晓,他也根本没有注意到樊九仙托付给自己的那位绿衣小婢女不见了。

  一大早起来,他便拿出了冕服,仔仔细细的折叠起来,又不知道从哪儿摸出了一方大印,看着大印发呆。

  这大印还在是崭新的,一次也没用过,他成为忠义侯之后,没有公务要办,可还是发了一方大印。

  他看着大印笑了笑,有些不舍和怀念。

  徐长安不是贪图权势之人,他不舍的不是大印代表的忠义侯,怀念的也不是这较高的身份。

  这一路走来,时间虽短,可一路所见所闻,却让他心里历经沧桑。

  他以前听书的时候,总觉得“一将功成万骨枯”有些夸张了,那时候的他总以为战场大多和说书人口中的一样。

  “血流成河,白骨堆积成山”这些话儿和词虽然都说过,可说出来总感觉空泛,自己亲眼看看,方明白,有些场景根本不是几个词能说完的。

  当然,说书人口中更多的并不是这些。

  “倏地,出来一条大汉,头带纶巾,怒目铜铃,手持一方天画戟,重八十八斤,长三丈三,嘴大如同饕餮,一声大吼,震得敌将一愣。见此情形,这大汉便拍坐下良驹,一眨眼的功夫,便欺身而上,手起戟落,一颗滚烫的人头便落入灰尘中,众军见状士气大增,敌军方寸大乱纷纷丢下兵刃,此城就此告破!”

  说书人一般只会这样说,一座城攻下来,最多死了几个敌将。可当徐长安真正看着一个个人死在自己面前的时候,方明白了一件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并非夸张。

  他的脑海中会出现那些人身影,那洒向高空的鲜血,哭喊声,嘶哑的吼叫,通红的双眼。

  打仗的关键从来都是短兵相接的结果,主将死了,只要有人愿意带头冲锋,胜负那便还是一个未知数。

  徐长安可以肯定,若是再满雪山脚,钱老三不舍身救自己和苏青,这件事最终也会落幕;他也可以肯定,若是在南凤,那个女孩不弑父放出自己和姜明,这场战役也同样会胜利;他还明白,若是在越州城外,何老五不拼命,即便自己被俘,这越州城也必破。

  可这些人愿意为了他们牺牲,不是因为他徐长安等人天生贵胄。而是因为,那些人知道,只要这几个小将的位置越高,以后战乱的可能越小。

  万骨所枯的一将功成,不是为的一个结果,而是为将成之后的安稳、和平。

  徐长安接过了那些人的所愿,所以今日他决定放弃这大印的时候,他才会怀念、不舍甚至有些愧疚。

  他徐长安对不起那些希望他能带去太平而殒命的将士啊!

  可人生在世,他徐长安管不了那么多,要潇洒快意,必失去一些东西;对于这朝堂,他看不明白,也不懂,他原本以为战场之上的排兵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