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6章 作茧来自缚_奋斗在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武三忠来说,贪污索贿、中饱私囊这种方问题,从根本上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想当日武则天正式登基之前,让他率兵出岭南道,前往长安护卫,用意并非是真的就缺了他武三忠手底那点兵力。而是在武则天的内心里,已经将他当作武家的一份子了。接下来他只需立下大功,认祖归宗绝不成问题。

  因为武三思和武承嗣各怀心思的拼命阻挠,所以武三忠才未能如愿。

  他这两位宰相堂兄弟之所以这么做,除了不想将皇帝姑母的宠溺分出一杯羹出去之外,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因素

  那就是武则天现如今都快七十了,这皇帝能当多久,金銮大殿上的龙椅还能坐几天?挑选继承人的问题,早已迫在眉睫地摆在眼前。

  虽然篡唐改周登基之日,她就立李旦为太子,赐姓武氏。但武则天又何尝不担心自己百年之后,李旦重新改回李姓,恢复大唐?甚至担心李旦改姓复唐之后,开始对武氏子弟秋后算账,有一个算一个,统统难逃反唐厄运!

  那武则天这辈子不就白忙活了吗?

  因此,对于百年之后传位于谁,尽管她老人家都快七十了,至今还没个定论。李旦那个太子位置坐得也是胆战心惊。

  尤其是朝中如今一大批亲武氏的势力,都在暗中敲边鼓,希望将来继承皇位大统的是武家子弟,一来是能保障武氏家族万年长运,武氏子弟世代荣华;二来呢,也是不要凉了这批亲武反唐大臣们的一片忠心。

  所以,朝野之中有了这股风气之后,武三思和武承嗣作为武则天的亲侄子,问鼎太子之位的呼声是最高的。

  不过太子之位只有一个,两个人争夺就已经太多了,他们又岂能容忍再多出一个武三忠?

  于是乎,几乎已经斗红了眼的武三思和武承嗣,难得的捐弃前嫌,联合起来。

  他们一方面劝武则天打消那份心思,另一方面对武三忠许下种种承诺,让他自请出外。

  安抚使一般是在朝廷刚刚开疆拓土后设立的,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为的是统一政令平定各种叛乱。

  岭南道早就归属大唐多年了,有什么必要设置安抚使?实际上这就是对武三忠进行收买行了,你就在岭南道当土皇帝吧,真皇帝你就别想了。

  武则天对此也心知肚明。若没有她的默许,已经进入她视线的武家子弟武三忠,又岂能真的被外调到岭南道来当这个安抚使?

  有了这番默契在,武三忠贪点污受点贿,那还叫事儿吗?这就是他刚才有恃无恐的原因。

  ……

  ……

  不过现在这份有恃无恐的底气瞬间没了。

  因为,他见着崔耕从暗门之后拿出了一样东西,瞬间被吓尿了!

  崔耕手中的这件物什,是一件上好的锦缎做成的衣服,通体呈黑色,上绣十二章图案,包括日、月、星、龙、山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