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七章、适得其反_神圣罗马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整体,各个项目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放缓沿途的城市建设,一味的加快铁路建设,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铁路运行都会陷入严重亏损状态,经济上非常不合算。

  欧洲战争一时半会儿打不起来,这不是卡尔首相个人的看法,奥地利政府中大部分人都这么看,甚至可以说99的欧洲人都持有这个观点。

  法比德之间只是一点儿小摩擦,法国人的做法最多算是军事威胁下的政治讹诈。

  最大的战争风险也就来自于两大同盟对立,然而现在两大同盟之间只是英俄两国关系恶化,法奥只能算是列强之间正常捅刀子。

  弗朗茨摇了摇头:亏损就亏损吧,反正我们从来都没指望近东地区的铁路赚钱,提前完成无非是多亏一点儿。

  为了取得战略主动权,这点儿代价,我们还是能够承担的。

  经济帐再重要,也比不上国家战略安全。铁路贯穿近东地区,意味着奥地利对法兰西形成了战略上的优势。

  当然,这是建立在欧陆战争持续下去的背景下,要是一开始就分出了胜负,这项计划也就不重要了。

  有时候弗朗茨都在想,要不要效仿普鲁士,来一个先下手为强,打法国人一个措手不及。

  只是考虑到英俄两国后,弗朗茨就果断放弃了这个诱人的计划。成功了收益有限,输了那就要赔上了裤衩。

  不主动挑起战争,不等于弗朗茨什么也没做。法国人敢向比德两国提出霸王条款,实际上也是奥地利放纵出来的。

  看似法国人占到了便宜,殊不知也将自己推到了欧洲各国的对立面。

  明面上大家表现的跟软弱没有做什么,可是潜意识里的法国威胁论,已经浮现在很多人的脑海中。

  不要指望所有人都是理性的,凭借这份儿潜意识,真要是法奥战争爆发了,大家站队的时候先天就会倾向奥地利。

  1888年11月24日,经过了一系列的讨价还价之后,法比德三国在巴黎签订了《煤出口协定》。

  没有任何意外,法国政府大获全胜,根据条约规定:比德两国将在未来五年内,平价向法国出口五千万吨煤炭,其中优质焦煤不得低于八百万吨。

  平价两个字道尽了比德两国的心酸,虽然条约上没有明确解释,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超低价。

  具体表现在,条约签订之后不到一个月,法国国内的煤炭零售价格整体下跌了近五分之一。

  煤炭价格下跌,受益最大的还是钢铁行业。1888年的最后一个月,法国钢铁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8。

  这只是一个开始,受能源价格下跌影响,法国工业开始焕发第二春。

  拿到好处的资本家们,没有忘记给政府唱赞歌。一夜之间拿破仑四世就成为法兰西最伟大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