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的攻势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初在签订协议的时候,美国人压根就没有想过当时贫穷的,大不多老百姓连肚子都吃不饱。连粮食都要美国支援的中国人。除了部分矿产资源和能源之外,还能有什么可供出口的。

  而中国东北和华北控制在中共手中的根据地,又会成为战后大量美国农产品和轻工业产品的倾销地。签署了这个协议,对于美国人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可以廉价的获得大量的中国矿产资源,同时又为美国商品找到了一个新的倾销地点。

  中国人在经济上,根本就不可能会对美国带来任何的威胁。中国人除了钨和锡之外,并没有可供出口的任何东西。包括农业在内,美国方面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根本就没有太多的考虑。

  在二战之中奠定了世界头号军事、政治、经济强国地位的美国人,实在是太过于自信了。也许在军事上,他们曾经视中国人为威胁过。当然这个威胁,最多也是针对他们所谓的势力范围,而不是对美国本土。

  即便新中国的中程地对地导弹,远程轰炸机服役,美国人也没有认为中国会对其本土形成威胁。但美国人又认为必须遏制中国在军事上的强大,一直在对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采取遏制手段。

  所以在二战一结束,便以制止中国内战爆发的名义,对中共各个根据地,实施最严厉的技术和工业设备的封锁。所有涉及到重工业发展的设备,除了部分发电设备之外,清一色的禁运。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一直实施比对苏联更为严厉的技术制裁。虽说在五十年代末,工业设备出口管制略微缓和了一些。不过在高科技的封锁,反倒在一定程度上还变相加强。但是在经济上他们从来没有认为过,中国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

  新中国成立之前划出的对美实施贸易最惠国待遇的地区,正忙着大规模的工业建设,需要大量的工业设备。但美国人又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需要的工业和技术设备他们不卖。卖的那些轻工业产品,却已经成为进行解放全中国战争的根据地,既没有能来也没有需要去购买。

  煤油在大庆油田开采之后,已经用不到美国人的产品。重点以航空燃油和船用柴油为重点所有的燃料,美国人统统对根据地实施禁运。至于农产品的消耗,有了东北这块中国最富饶的高产农业区,除了棉花之外也压根没有美国人什么事情。

  三江平原与嫩江两岸的大规模开垦,使得东北粮食产量翻了几翻。从原抗联所属改为直接隶属中央军委,建国后改为东北农垦总局的东北生产建设兵团,粮食产量足以满足关内外所有部队的需求。

  不仅不需要进口美国粮食,反倒是每年还向美国出口上千万美元的大豆。依托抗战时期东北建立的工业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