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一十七章 重庆的防空_抗日之超级壮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月17日,《中央日报》报道了日军连续四日空袭洛阳的事,报道军民损失时也顺带说了战果:来袭的日机六毁三伤。要知道,去年重庆防空部队(不含空军)全年战果不过20多架。

  抗战开始后,国人就没少吃日本飞机的苦。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前方的战事离他们还远,空袭才是实实在在的威胁。国府搬到重庆以后,在苏联的帮助下恢复了一部分空军战力,但相对于强大的对手,不管是空军还是高射炮部队,力量都不敷使用。

  洛阳的防空力量对于国府高层而言并不是什么秘密,飞机没有,唱主角的不过一个连4门flak18式37高射炮,外加一些改造过的马克沁重机枪,据说偶尔也会有捷克式客串一下。用这么点玩意防守洛阳城就是个笑话,顶多就是在日军来轰炸时缓解一下老百姓的紧张心理。

  作为国内单一城市的防空力量,淞沪会战初期南京城无疑是最强的。去除拱卫首都的6个机场外,军委会整整布置了7个连合计42门flak18式37毫米高射炮,加上德械师装备的苏罗通(20毫米机关炮)和厄利孔(20毫米机关炮),着实让来犯的日本飞机吃了阵子苦头。

  苏沪会战后,高炮部队主力随国府西迁武汉,留在南京参战的只剩下各口径防空火器27门(不含凑数的马克沁重机枪),当家主力就是炮42团1营3连的6门37高射炮。撤退后这些火炮一门都没能带过江,除去少数被销毁的以外,统统成了日本人的战利品。

  随着国府再次西迁(重庆),国军防空力量的精锐又部署到了重庆。重庆防空司令部在日军航线上构建了20多个高炮阵地,但各种口径高射炮只有31门,这已经是大后方能抽调出的极限。

  飞机不足、高射炮不足、高射机枪不足,重庆人只能玩了命的挖防空洞。数万名工匠和民夫依靠肩挑手撬,硬是挖出了足够28万人使用的防空掩体,足够全市三分之二的人口使用。

  轰炸这种事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公平的,日本人的飞机不会因为你穷或者富而不扔炸弹,君不见委员长的夫人都在敌机轰炸中受过伤么!所以洛阳反空袭的事情一定要弄清楚,或者至少要把那里的高射炮弄到重庆来。

  军委会的行文、军统的密电、中统的特派员,一时间让一战区上下不胜其扰。说句实话,洛阳这边的官民士绅都不愿意打理重庆方面的要求,没瞧着城里快成平地了么?就这点东西再拿走,洛阳这头用弓箭来对付日本飞机么?!

  卫老总心里也挺矛盾,属于战区司令部直管的高炮连在日军火炮干掉了一半,剩下的那点力量连自保都不够,再抽出力量去支援重庆,下次轰炸时洛阳城就只能干挺着挨炸。再说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