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0章 外交(求月票)_帝国的朝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什么决定战争命运?

  在百年后的现在,在许多人看来,决定那场大海战命运的无非是中俄两国军舰的数量,军舰的质量以及主炮甚至炮弹上的优劣。

  百年来,在无数海军专家以及研究学者都曾对那场海战给出了他们的结论,他们的结论似乎也都集中于此,什么黑火药对无烟药,什么***高能炸、药对棉火药,还有再就是12英寸管退炮对架退炮,诸如此类的技术对比,似乎早就没有了什么新意。

  但是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这场海战的最终结果呢?

  百年来,无数的学者争持不休,似乎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论点,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证据,似乎他们都有足够的理由去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尽管每一个人都非常清楚,战争的命运是由无数事件的总合所决定的,诸多事件共同促成了那一结果。

  而在无数历史学者的研究之中,有一群人却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似乎从未曾有人注意到他们的工作,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工作,也许,战争会以另一种形态结束……”

  弱国无外交!

  这从来都是一个荒谬的“伪命题”,因为对于弱国而言,它更需要外交,因为外交是其维持权益的唯一选择,弱国需要外交来保障自己基本的生存,而对外交的需求在于,借用其他国家的力量来进行合纵连横,从而确保本国的利益。

  在满清的外交地图上,南美一直都是一片空白,至多只是委任几位“侨领”,仅此而已,不过,这却为东三省总督府“接管处交”创造了机会——但早在十年前开始,通过有计划的派出外交官员,先是在公使驻在国派出领事,再向非公使驻在国设立总领馆,东三省总督府则一点点的控制了中国的外交,至少大多数外交事务,

  十年前,外交决于于天津,定于京师,而现在,十年后的今天,外交却出于东北,相比于的“京师”派出的仅局限数国的数位驻外公使,东北以中枢的名义派出的总领事、领事却多达上百人,而在一直未设立领事的南美各国,更是早在七年前便开始设立总领事馆,至于智利更为保护数量众多的华工利益,在七年前设立了总领事馆,

  在过去的七年间,随着东北工业其对原料的需求,促成了北洋公司在海外的矿产投资,五年前,北洋公司更是在智利中部奥伊金斯大区卡查波阿尔省苏埃尔镇投资收购了智利埃尔特尼恩特铜矿,并在那里修建了公路和选矿厂,随之开始在智利北部大规模开发智利铜矿,在过去的几年间,其更在这些铜矿中采用了新发明的低温浸取方法,以提高铜矿的产量。

  铜矿的投资使得东北成为智利最重要的投资伙伴之一,加之多年来的军舰访问,更是作为领事馆的某种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