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一章 袁刘大战(十一)_汉皇刘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影响一场战争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双方的兵力多寡,装备优劣之外,天气、地形等等,都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走向。另外,还有神秘莫测的所谓天命,以及将士们的士气,都是胜负的关键因素。

  并州军也算是精锐了,但当黄忠打着青州军的旗号突然杀出的时候,他们的心理防线仍然崩溃了。如果是幽州军来救,这没什么,意料之中的事。青州军的出现,却使得将士们不禁多想了一点点,幽州与青州彻底联手了,这是一个圈套?

  就是这多想的一点,让他们彻底明白,自己所参加的这次军事行动失败了。这个时候,主将的一声撤退,更是证明了这一点。既然败了,那接下来考虑的,就是在撤退的时候如何保命了。

  当黄忠与阎柔率部追击掩杀,当以逃命为第一目标的并州兵越来越多的时候,高干终于控制不住局面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高干连杀数名不听指挥四处乱窜的士兵亦无法止住败势,只好在副将的护卫下,也加入了逃亡的队列之中。

  高干这一逃,并州军彻底崩溃了。本来还在结阵厮杀的一队队并州悍卒,见主将把他们扔下,自己不管不顾的仓促逃跑,纷纷叫骂起来。

  一个一脸凶狠的校尉带了一伙人马正四处砍杀,且战且走,忽见大军兵败如山倒雪崩,再看高干旗号,竟然被亲军拥着逃得越来越远,不禁怒骂不止。见四周败军如潮涌来,这校尉提了刀不管不顾的乱砍,周围兵卒见他不分敌我的乱杀,破口大骂。校尉一刀劈翻一个挡在他面前的士兵,拎着血淋淋的大刀狠声道:“挡道者死!”众畏其辣手无情,纷纷避之。万余大军,非死即降,也只有这种狠人,纷纷结伴突围,杀出乱军之中。

  黄忠与阎柔大破高干,追击数十里,奏凯而还。高干一路逃窜,到了高柳城下,才止住步伐,于是在高柳大营,收拢残卒,而后退兵。

  从雁门进代郡容易,从代郡进雁门也容易。高干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他退兵时,使高柔率一部人马驻扎在代郡的班氏,班氏是桑干水的上游一座小县城,背后就是雁门。高柔兵屯此处,进可攻退可守,若是黄忠与阎柔率大军攻打雁门,高柔则可第一时间通风报信,顺便在侧翼袭扰。

  安排好高柔之后,高干则退到了平城。平城,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处先秦之时,林胡等北狄诸部于此繁衍生息,初为代国之地,后为赵国所侵吞。秦始皇扫平天下之后,废分封、立郡县,平城始属雁门。秦时大将蒙恬曾于此筑造长城,北击匈奴。大汉帝国的开国皇帝刘邦,曾于平城东北的白登山被匈奴围困七天七夜。可以说,要守雁门,必守平城。平城若是陷落,再往下,基本上便是无险可守了。

  平城外的白登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