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安庆(四十二)_天纵莫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安庆(四十二)

  宋二虎在江湖混混多年,是个标准的江湖客,虽然没有读过书,却很有见识,也很有眼色,很有想法,不然也不会在蚌埠一见刘青龙,就一头就倒向了徐平。投靠忠义救国军是他这一辈子做得最成功的事,也是辉煌的开始。从此之后,不仅有了钱,还有了枪,有了势。黄河溃堤,夺淮入海,在徐平的带领下,宋二虎的人夜以继日,在蚌埠上下淮河百里救人渡危,几天几夜没有合过眼,虽然辛苦,却打出了响亮的名头,从正阳关到凤阳一线,在老百姓眼里树立了极好的口碑。之后,又得了两个番号,一个是军统皖东中义救国军蚌埠挺进大队,一个是第十二游击纵队淮南大队,虽然一套人马两个牌子,也凑足了近两千人马,号称旅级建制,一时红脸白脸全唱,黑道白道通吃。

  宋二虎连夜从蚌埠赶来正阳关,目的很明确,就是受颜仁毅、赵凤藻、李本一之托,要把莫敌拖在这里几天,三天就行,五天更好,十天半个月,越久越有成效。宋二虎知道,希望莫敌早早过去的人,是新四军的张云逸和第九游击大队的云应霖,滁州出现的局面,是他们不想看到的,现在发展的趋势,也是他们所不能控制的。

  纵观新四军在江北的布局,以当前最为危机,早在民国二十七年春,莫敌还在徽州未过江北,从黄麻大别山中就迁出了第一批新四军,那是高敬亭的第四支队。为了让高敬亭部搬出,当时的安徽省主席廖磊曾经答应,让他们在庐江无为含山巢湖一带暂驻,直到江南的所有的新四军过江后,再一起北迁冀北。两年过去了,新四军过来了一批又一批,可江南的一点没有少,江北的新四军却越来越大,之前是一个江北支队和一个第四支队,现在一个江北支队分化出江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一个第四支队也摇身变成了四、五支队。黄河溃堤后,还从河南的确山迁了一部分人过来,成立了第六支队。五个旅级单位,按平均一个旅三千人计算,超过一万五千人的大军,再加上江南宣城一带的第一、第二、第三支队,新四军总兵力将近三万,已经是一支不可小看的力量。

  高敬亭被处决后,环巢湖一带,仍然是新四军江北部队的基础所在,庐江县的汤池之前一直是江北指挥部所在,进入民国二十九年,新四军全面迁往路东,渐成气候,在半塔集成立了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坐镇苏北,张云逸留在全椒全面协调津浦路西的工作。云应霖就任九游司令,驻扎在无为含山巢湖一带,目的也是与新四军对接,保留新四军江南部队渡江北进的唯一通道,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敦促新四军快点过江。

  宣城的北迁确山的东迁,新四军越来越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