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搏杀(四)_天纵莫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搏杀(四)

  刘青龙连长,作为蜈蚣山仅次于徐平的军事长官这几天颇有点春风得意马蹄疾,他的连队,是蜈蚣山上最强大的战斗部队,放眼这一片,除了日军,就是他的力量最强,他有点陶醉了。

  带着整个连队士兵,身后跟着三百多后勤辎重人员,浩浩荡荡杀往滁州。

  “滁州,我来了,我刘青龙又杀回来了!”刘青龙半年前从南京逃出,从滁州经过,那是何等的丢魂失魄,前度刘郎今又来,换了一种心情,感觉完全不同。

  刘青龙的部队,很有特色,头上的帽子既不是国军的滑雪款式圆筒帽,也不是日军的下大上小尖顶款式,而是老桂军的大边软顶式“童子军帽”,是一种介于大盖帽和圆筒帽之间的军便帽,莫敌的部队从广西出征时,全部是这种帽子,到了徐州后,换装成国军的圆筒型滑雪款式圆筒帽,但是大边软顶式童子军帽的库存仍然很多,把库存清理出来,就成了皖东义勇军的制式军帽。衣服和裤子就全部日式,甚至连背上的背包,腰上的武装带,脚下的皮鞋都一色的日式,如果再把日式钢盔戴上,基本就是全日式武装。枪必须是日军的三八大盖,在三界缴获的枪中,选最好的装备义勇军。刘青龙腰上别着一把南部十四王八匣子,侧面还吊着一柄精致的日军小短刀,龚庆元告诉他这个刀叫肋差,是日本人专门用来自杀的,不吉利。刘青龙笑着说,这个刀钢水好,锋利,削得水果,刮得胡须,又不是非得用来切肚子。

  从蜈蚣山进滁州,先到南谯,这条路刘青龙走过多次,熟悉得很,不多久,就到了上次解救吴兰秋等一伙女人的地方。时间不到两个月,可面前的景色大不一样,春天已经到来,农民正在翻地,有春种才有秋收,中国的农民是最辛勤的那一拨。看到刘青龙过来,一个农民迎了上来,问道:“老总们这是要往哪里去?”

  胡三德走了出来,用一口本地话回答说:“到处走走,春天来了,猫走春,狗走草,我们一伙男人,也得到处走走,不然就废了。”

  农民笑了笑,知道人家不愿意把目的地告诉自己,也就不再多问,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谨小慎微的人种,他们热情好客却又很能把握分寸,两千年的文化教养,已经把他们培养成真正的顺民,无论谁做他们的上官老大,只要有一口饭吃,他们就不会有太多的意见,这些年过了几年安稳日子,皖东一地,北伐之后,少见兵灾,突然与日本人在这里干架,他们多多少少还有一点好奇。

  刘青龙走进村子里,又一次看到岔路口上贴着熟悉的的仁丹招贴画,刘青龙随便看了看,就知道这上面说的是什么意思,接下来应该怎么走,这里距离南谯已经不远。

  一个做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