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官改想法_大明圣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0章130官改想法延绵了半个多月的明荷海战结束了,七月初五,朱由检准备返航。

  在台北的基隆港,朱由检留下了一百艘战舰,由沈寿崇统领,剩下的六十艘和大部分运输辅助船只,被带回了天津,郑芝龙等一个人等,也在随行之列。

  之所以留下这么多人,是因为打海盗李魁奇,他拉拢了十八芝中的好几个人,从郑芝龙手中夺走了上百艘战舰,不留下这么多,福建沿海方面守不住。

  当然,身为大明海军舰队的分舰队,沈寿崇的防守范围并不局限于福建,浙江、南直隶、广东,都是在他的巡视范围之内,因此,台南的热兰遮城得到了保留,成为了舰队的一处驻扎之地。

  能够独当一面在,对沈寿崇来说,绝对是一次难得的经历,能极大锻炼他的才能,同时也是朱由检对他的考验,若是无法通过,那么未来大明皇家海军的执掌之位,将和他无缘。

  “好好努力吧!”朱由检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登上了船。

  半个小时后,几百艘船只离开了笨港,朝着天津而去,随后,整个台湾进入短暂的军管时期,直到朱由检派遣新的台湾巡抚过来为止。

  接下来,又将是几天无聊的路程。

  当然,这个无聊是对其他人来讲的,朱由检可是有着大量的事情要做,每天,都要召见郑芝龙郑芝凤等人,聊天谈话,谈南洋。谈红毛人,谈海外贸易。

  而这些东西,都被旁边的刘若愚记录下来,作为珍贵的资料,保存下来。大明民间对海外有着深刻的认识,然而在官场上,却丝毫没有,种种见闻的流传,似乎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给阻隔了,只停留在沿海的豪强之间。

  除此之外,朱由检还需要阅读批量送来的奏折,这都是崔呈秀通过御马监送过来的,记录了很多他关心的事情。

  比如陕西干旱的情况,随着二十万两银币以及五万石粮食的流入,陕西饥荒的情况好了了很多,边兵发了三个月的饷银,也都安抚下来,各路造反的人马,也大都招抚住。

  沸腾如粥的陕西全境,目前稍稍平息下来,但朱由检却知道,随着银钱和粮食的消耗,这种看似和平的局面,将再度混乱起来。

  一旦这种混乱波及全境,那么将会一发不可收拾,揭开明末最浩大的农民起义。这种势头,朱由检是一定要遏制的。

  “回去之后,台湾移民计划一定要展开,只是还缺乏一个巡抚,而且,想要将台湾的发展控制在手中,必须提高台湾的地位,直隶的提法也要展开。”朱由检陷入了深思。

  一个台湾,引发了很多事情,包括之前他在崔呈秀涨俸禄措施中留下的伏笔,也该揭开了。

  大明的体制是该变变了,一潭死水的环境已经太久了。

  这堆奏折中,还有许显纯和王承恩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