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议毕_大明圣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5章515议毕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地丁银制度能推广开来,是两百多年农业税打下的基础,有着广泛的基层压抑,才能征收上来,但商业税不同,更加的专业,也需要更多的人手,这就需要花时间去积累。

  归化城乃至草原等更加广阔的地方就是一个积累的好去处,只要在这些地方屯驻足够多的人才,将来推广到大明天下,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而且,商税推广之前,还要做个预热,比如税收、权力和义务、政体、国体等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和文章,等到全民都觉得征收商税是天经地义的时候,一小撮人的反抗就毫无意义。

  明末的思潮已经很泛滥了,各种思辨文章层出不穷,身为从后世意识形态战争如火如荼社会过来的穿越客,朱由检自然不会对这些视而不见。

  他并不觉得,皇帝和民主是不可共存的,关键在于引导,君不见后世还有好些个国家都有皇室的存在,虽然没多少权力了,但其尊贵荣耀,并不差多少。

  不过让人诟病的是,这些所谓的皇室,水分太大,其法统来源并不纯粹,是杂交出来的,完全没有华夏皇室来历高贵纯粹。

  整个世界,能和华夏皇室法统相提并论的,也就古罗马皇帝,结果两个皇帝法统相继断绝,一些此等、杂血的皇帝法统反而流传下来,不得不令人讽刺。

  “翰林院如今可还有学士在其中?”朱由检忽然问道。翰林院是学术机构,能在这里面的担任学士的,都是顶尖的文章大家和学术上面的大牛,由他们来做。

  当初内阁也不够使翰林院下的一个小机构,等到内阁凌驾六部,成为实际上的中枢后,内阁大学士便有了双重身份,一个则是最高权力的执行者,另个一却是学术道德方面的代表者。

  这种双重身份,也是皇帝权力不断被限制,内阁权力不断膨胀的原因之一。毕竟,来自道德制高点的批判,经常能让皇帝在权力争夺当中失利。

  “并没有了。”徐光启摇头,“翰林院中的学士全部清空,到各个部门任职,如今只有内阁的一些小吏在其中维持洒扫。”

  “这样啊,朕知道了。”朱由检点头。

  看来是要招一些人进入翰林院了,主要就是研究文章、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工作,到时候,再成立一个格物院,或许咱也能弄个两院院士出来。

  当然,翰林院好填充,只要找找名声斐然的大家就好,比如李贽、顾炎武什么的。至于格物院,倒要从长计议了。

  徐光启有些摸不着头脑,皇帝忽然问起翰林院干什么,这机构自从科举被罢免了,就基本上废了,如今人都没了。

  当然,关于翰林院格物院的事,放在心里就好,没必要说出来,接下来继续商议归化城的事。

  军事方面,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