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二章 聪明人的游戏_重生光影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一样。

  即便导演再跟同一个人讲一遍,又会和上次讲的不太一样。

  至于实际拍摄起来,都是到了现场才知道当天的台词。

  如果王导最后彻底失败了,无疑就是个骗子大忽悠。

  《阿飞正传》改着改着就面目全非了,已经不是当初承诺的商业片,完全变成王墨镜风格的文艺片。

  按照苏长青理解,王导不可能不知道自己要拍什么,否则根本剪不出成片,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他这么拍肯定是故意的。

  王导当时没有名气没有获奖记录,也知道自己想拍的东西很难赚钱,拉投资不容易,于是就云山雾罩地折腾,不让任何人明白他在干什么,只要能拍摄到自己需要的素材就行。

  最后的剪辑他也是不允许别人插手的,一个人关起门来剪,最终剪出了自己真正需要的影片。

  后来林青霞回忆拍摄《重庆森林》:当时整部戏导演就让我在重庆大厦里走过来再走过去,也不告诉我剧本,所以我其实都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一开始我以为自己演的是一个女明星,直到开枪那场戏,我才知道自己是一个女杀手!

  至于拍摄《东邪西毒》,梁朝伟本来演的是东邪,剪出来后一看,导演把他剪成了盲武士。

  邓光荣投资《阿飞正传》的四千万最终只收回零头,急火攻心住院打点滴续命,而后公司倒闭。

  《东邪西毒》投资更大,收回的钱更少。

  不过王导凭这些片子声名大震,拿了几次香港金像台湾金马。

  一部获奖影片对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公司还有意义吗?

  肯定没意义,但对王导有意义。

  其实这些奖项不过是港台电影界自娱自乐的奖项,局限于两岸三地,规模、档次还不如金鸡百花。

  王晶和王墨镜是很好的朋友,他曾经说:“我和王家卫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商人,只是一个贩俗,一个贩雅。”

  然而贩雅也是可以赚钱的,比如北野武、贾樟柯甚至老谋子,亏钱可就算不上贩雅了。

  《阿飞正传》虽然票房扑街,但是拿了不少港台的奖,于是明星间开始流传,拍王导的戏可以获奖。

  王导拍戏也的确只用一线明星,二线都不考虑,翻来覆去就香港那几个人。

  香港电影投资逻辑是倒推的,只要请到了大牌明星,总能找到愿意投钱的,至于题材什么的这些人不太懂也不太关心。

  在苏长青看来,王导虽然害羞内向,但无疑是个聪明人,他充分利用了他人的功利心理,胆子也大得出奇。

  筹备这部参展的《春光乍泄》时,王导很早就确定让哥哥和梁朝伟出演,但仍记得梁朝伟曾发誓不拍同性恋题材。

  为了说服他,王导拿出一个假大纲,角色正是梁朝伟喜欢的那种类型,演一个侦探。

  这么看王导是还拿得出剧本大纲的。

  于是梁朝伟就被勾到了阿根廷,王导随即没收了他的护照,不拍完别回香港。

  这肯定不是说服,是否算佳话得看这次有没有获奖。

  《春光乍泄》将成为王墨镜导演生涯的顶点,而后虽然仍拍了类似风格的片子,但再无超越,再之后就和巩小姐一样成为电影节的评委甚至评委主席,甚至北京上海电影节上都有他评委的身影。

  在苏长青看来,王晶和王墨镜是香港导演中的两个极端,一个只在乎票房不在乎口碑,另一个求名不求利,都是他该引以为戒的。

  下午三点《入殓师》进入展映,按照惯例主创人员应该到场,中午的时候主办方通知苏长青,伊莎贝尔·阿佳妮将参加首场放映。

  这令苏长青很振奋,也很意外,伊莎贝尔·阿佳妮是这届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主席。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