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五章 升级换地图_重生光影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地最权威的且最专业的电影节仍有四个,分别是台湾电影金马奖,香港金像奖,金鸡百花奖,上海国际电影节。

  苏长青准备发起创办北京国际电影节,而且得尽快搞起来。

  上海电影节办得就比较晚,但毕竟办起来了,而且越来越好,目前已经搞了好几届。

  苏长青看了今年关于他们的一个采访,从下一届开始改为一年一办,目标是与东京、印度一起跻身亚洲三大电影节之列。

  一年一办了,说明影响力有了,来的人多起来了。

  然而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居然晚了近二十年才开始弄这个事,实在不太应该,没有与国内市场的高速发展期同步,错失许多良机,最终连国际A类都达不到。

  苏长青的飞机在戛纳落地时和韩厂长通过电话,说了自己的考虑:“北京应该尽早创办自己的电影节,国内市场这么大,两个以上电影交易市场才能形成良性竞争。”

  台湾电影金马奖,香港金像奖,金鸡百花奖都是颁奖为主,不具备电影交易市场性质,电影节得办得像欧洲三大电影节那样颁奖和市场并行才有意义。

  米国的影视市场规模世界最大,不过他们的颁奖和市场基本是分开的,颁奖有奥斯卡、金球、艾美等等,市场有迈阿密国际电影节、芝加哥国际电影节、纽约国际电影节、旧金山国际电影节四大电影节。

  大陆市场二十年后超过米国,搞两个专业的电影节不过分。

  想把一个电影节搞出名堂需要时间,上海前后花了差不多十年时间才成为国际知名的A类电影节,苏长青希望北京能快一点。

  韩厂长对苏长青突如其来的建议不置可否:“北京有个电影节了,大学生电影节。”

  苏长青当然知道这个电影节,差不多和上海电影节前后时间创办的,主办方是北京师范大学,宗旨是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

  当时的大学生是绝对的天之骄子,他们办一个电影节的要求得到各方满足,不过这个电影节比较小众,也不是国际的,有个鸟用?

  冯导是历届电影节上最牛逼的人,这几年最受欢迎的男演员是葛忧,获奖三次,最受欢迎的女演员是小师妹赵薇薇,也获奖三次。

  自娱自乐也挺好的,但这样的电影节不是苏长青想要的。

  听完苏长青办一个齐肩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宏愿后,韩厂长也说:“我明白你的意思,北京的确需要一个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不过这是个很花钱的事,前期见不到效益,是个长期投入的事。”

  苏长青当然明白这个,任何事都开头难,白投个十亿八亿做前期很正常:“资金我可以想办法解决,关键是首先得由合适的部门牵头主办才行。”

  他有钱,办大事也不在乎投入,有些事别计较短期得失,得放眼未来,只要电影节搞起来什么都好办。

  而合适的牵头部门,当然包括中影。

  中影掌握着国内发行,尤其是国外影片的引进权,最适合办市场搞利益交换。

  韩厂长也没客气:“你和我说话也转弯抹角了?”

  苏长青呵呵笑:“我是不敢显得指手划脚,这事得你们这个层次的人先做决策,我们这些平头百姓才好摇旗呐喊。”

  韩厂长沉吟了片刻才说:“搞电影节的事我也想过,现在时机比原来成熟了许多,你可不是平头百姓,作为世界级大导演,倒是可以首先倡导这件事,具体我们回来再谈吧。”

  现在他掌舵中影,时机当然比原来成熟了。

  苏长青也不藏掖:“那我就趁着这次戛纳之行多方考察,在管理和运营上能与其他电影节达成战略合作是一条最快的发展途径。”

  “如果不介意成本的话,的确如此。”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