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8章 工农奠基(一)_三国小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倭国实在太弱,分为百余国,力量分散,臧霸手下数百人打尽周边无对手,已经占了很大一块地盘。上次黄巾军送来的壮丁,派了一万过去,让太史慈从其中挑选两千组成军队,剩下的八千在那边落户,女人反而不需要,那边倭女多得很,带兵灭掉一个小国,女人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数十万流民有各种工匠近万人,一次性解决了工匠不足的问题,再从中选取一批孤儿做学徒,几年内工匠问题不需要伤脑筋了。

  按照规划,纺织工坊共需要两万人左右,已建成两个大坊,吸纳女工万余人。还有两个是张宁投资,正在建设之中,由甄姜代为管理,利润是八二分,甄姜提取二成利润为管理费。

  流民中还有百余名船匠,结合糜家提供的技师,威海卫船厂就可以启动了。造船的材料多得很,现今东莱的山林过密,需要采伐部分木材,开辟一些良田出来,一举两得。船厂需要万余壮丁,还要伐木工、运输工、小工、后勤之类,共可消化流民两万多人。

  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水利工程、路桥工程、土木工程,再加上部分农民开荒,青壮年消化得差不多了。

  数十万流民概念很大,利用起来实则不难,这些人只想吃饱肚子,耗费不了多少钱粮。也是姜述的底子够厚,数十万流民吃个三两年也不会吃黄,何况后面还有五大巨商。目前来讲,最耗钱是军工,那才是吃银子的所在。

  粮食是个大问题,即使姜述储备了大量库存,流民加上军粮,不过能维持数月而已。新兴的海贸极大缓解了粮食问题,今年三韩、高句丽丰收,倭国收成也不差,拿着纺织品、陶瓷、盐去交换,比在国内购粮合适得多,虽然作物不太相同,但是填饱肚子没有问题。糜家又从扬州购进大批粮食,完全可以支持到收获秋粮的时候。

  东莱百姓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以前只是种田,现在多了纺织,服务业也在蒸蒸日上,毕竟有人就有需求。百万流民过来,虽然大多身无分文,但依然会带来无数商机。整个东莱似是一匹攒足了劲的良马,一旦各种动作实施到位,整体经济就会拉动上去,许多人家由此有了生路。

  新织机效率很高,甄姜现在开始担心原料问题。南方的蚕丝产量倒是可以,担心的是棉花,棉花在中原种得不多,只有西域的产量大,是几个小国最重要的财政支撑。如此规模的纺织基地上马,已将棉价缓步拉动上来,但是也让农户看到了商机,有些百姓开始小范围试种棉花,若是试种成功,几年内农民将会自发扩大种植面积,东莱将成为未来重要的产棉基地。

  制造新织机的工坊里悬挂着各类丝绫布帛,这是试机时织成的试验品,有绫、罗、锦、绢、绵、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