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5章:历史的车轮开始走歪_从提AK47到三国种田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代的医官制度是从秦朝时开始,但那个时候很散乱,而且随时都要准备着被传唤,给贵族服务。

  到汉朝好了一些,医官分为首都医官,地方医官。

  但这体系实际也不行,地方医官如县城,连个正经官职都没有,管到是直接由县令,县长管。

  (万户县称令,万户以下中小县称长)

  而在三省六部制之中,医药业属于工部管,也就是说医者归类为匠籍。

  放在工部也没问题,不过赵泰却要着手把医疗制度弄好。

  如今还只是一个郡,那就设立一个医曹史的职位,把医疗相对独立明朗化,方便管理。

  就《赤脚医生手册》上的东西,要施行起来还是很繁锁的,繁锁不怕,完善就行。

  “尤阚,之前在黑山接触学习过医典的人有多少?”

  “禀明公,有两百一十七人。”

  “还行,不算少。”

  有两百多已经很不错了,毕竟要先教他们识字,然后简单筛选一下分到其他部门手下做事,连继续深造的人都很少。

  不是不想深造,而是没有相应的老师去教。

  赵泰只能把人分到各部,再在各部放置相应书籍。

  比如工部就放《农田水利实务》,现在还得加一本泰安医典,跟相应的基础书籍。

  刑部就放改过的法律书,现在还得加上各县整理的案例,充当法律对照,用来教学或自己学习。

  那户部就更多了,有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

  哪怕没有专业的老师教导,就光让人自学,过几年再看,要是没有人才可用,赵泰把脑子抠出来自己吃。

  赵泰这句不算少,让尤阚无话可说。

  少吗?在尤阚看来这已经很多了,除了这两百多个,还有安插在各县,及郡守府的人,加起来能突破到五百多个。

  这还没算军队里的人,只说识字率这方面,都赶上一个郡两年或者更久才能培养出来的读书人了。

  不算少,尤阚真的不知道要怎样才算多。

  “既然有这么多人,你去告诉齐主簿一声,让他将人分配到各县,跟随医官学习的同时做好医疗工作。”

  “对了,医院的建立情况如何了?商行有没有开始在收药材?”

  药材肯定是要提前收上来储备的,甚至在郡县的府库里都有药材储备,但那并不多,放在以前都不够用,现在就更不够了。

  甚至因为是没有种植,纯靠去野外采挖的关系,无论如何都不够用。

  但现在赵泰也没办法,只能先这么收,也算是给百姓找一条赚钱的渠道。

  收上来,再用出去,形成一个循环。

  “各地医院按明公的要求,恐怕建好也得需要两个月时间。”

  “药材郑曹史已经让商行开始对本郡及外郡收购,这是郑曹史刚递上来的文书,需等明公确认签字。”

  文书在尤阚来的时候已经带在身上,结果一来赵泰就噼里啪啦一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