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一章 大朝会(五)_眺望时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往今来,多少先辈同样是在及其困难的环境下,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灵渠,淮扬运河,京杭大运河,引漳十二渠,龙首渠,浮山堰,鉴湖,等等的水利工程。

  人类想要活下去,活得好,就不能单纯的靠天吃饭,得自己努力战胜恶劣环境,跟天抢饭吃。

  朕希望工部能尽早组织人员成行,尽快绘制出全国的水利资源图表。

  我们要自己动手干预水源流转,将南方容易造成洪涝的水导入北方灌溉北方干旱的土地,系统合理的调配国内水资源”。

  “嘶,南水北引,陛下,这么大的工程如何能做到”。

  “为何不能做到,朕不信这世上有人做不到的事,前些年的瘟疫,朕相信国家若能重视,积极统一的消灭鼠害,瘟疫不会存在。

  大旱之后飞蝗成灾,这是常识,及早防治,岂能被虫子逼得走投无路。

  几只蝗虫有什么可怕的,人饿起来树皮,野草,泥土都能吃,什么不能吃。

  蝗虫能有多少,只要天下百姓动手,一人吃上几只,朕相信,蝗虫能被吃到绝种”。

  大殿内抽气声不绝,李福安这话说的太刺激,要凭借人力将蝗虫吃绝种,大臣们无法想象,太美好了,想到就感觉瘆得慌。

  这事在后世很容易理解,华夏百姓的餐桌上只有好不好吃,没有能不能吃,蝗虫虽然没有绝种,但是也差不了多少。

  “诸位臣公,朕一再强调,不能小看当前的气候环境,这场持续几百年的小冰河带给华夏民族的影响极其深远。

  将蝗虫吃绝种,诸位臣公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朕可以告诉诸位,在后世蝗虫还真是稀罕玩意儿。

  即便是在田间,这东西的存在也不多,个别地方甚至会人工养殖蝗虫来吃。

  只要华夏百姓愿意伸筷子,没什么物种能够不被吃绝”。

  终究是高高在上的阶层,对百姓的理解更多的是存于想象中。

  在李福安看来后世的华夏人,能够将许多物种吃成濒危动物,应该是受到小冰河时期的影响。

  食谱被无限扩大,没什么是不能吃的,因为基因中被刻下了饥饿的种子,看待事物就只分能吃和不能吃。

  “水利工程,任重道远,工部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论有多少困难都要克服,认真仔细的勘探,大胆制定规划,不要被困难吓倒。

  我们有的是人,有的是时间,不论需要多少年都要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

  办好水利工程,利在当下,功在千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我们可以移山填海”。

  “臣等遵旨”。

  “诸位臣公,不要觉得朕逼得太紧,实在是极端的气候环境所迫”。

  “臣等不敢”。

  “唉!如无意外,今岁蝗虫还会再来,洪水依旧肆虐。

  去岁我朝以外补内,然这毕竟不是长远之计,终究还是要解决内在问题。

  蝗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