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3章 王玄策,倭国需要你_满唐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3章王玄策,倭国需要你

  他们府上多的是跋扈子弟,族中仗势欺人的更多。

  他们一旦认可了此事,那他们就是在自找麻烦。

  所以他们不仅不能再弹劾李元吉,还得快速的帮李元吉洗清罪名。

  毕竟,李元吉就算是把太极宫点了,李元吉也不一定会死,但他们被李元吉折腾一下,很有可能就得被夷三族。

  虽说李承宗薨了,李渊弑气气很大,但李渊还没有被弑气冲昏头脑,不可能为了一丁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砍了李元吉。

  所以,弹劾李元吉归弹劾李元吉,但得悠着点。

  情况不对,立马就得改变口风。

  不然,倒霉的绝对是他们。

  百官们你一句的、我一句的,几乎有六成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李渊在百官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劝解下,逐渐的冷静了不少。

  “念在你有病在身的份上,我就饶伱一次。但宇文宝,我绝对不会轻饶。传旨,削宇文宝五成封户,降三级,杖三十,并且勒令其赔偿庄户所有损伤。”

  李渊气哼哼的说着。

  李元吉见李渊没有削了宇文宝的爵位,心里松了一口气,代替宇文宝领受了惩罚。

  只要没有被削爵位,其他的惩罚,都是小问题。

  在大唐,爵位绝对比官职、封户等等,更加珍贵。

  因为绝大多数从战场上得来的爵位,都是世袭的。

  一个高爵,即便是每过一代折一大等,那也能保证一个豪门传几代人。

  官职就不同了,你死了,你的官职不可能传给你儿子。

  有荫补的话,还能借着荫补出仕,没荫补的话,就只能去考取功名。

  可考取功名的要求太高了。

  因为大唐虽然继承了科举制度,但并没有将科举当成选士的唯一标准,所以每一次科举所选出来的士,基本上都在两位数以内。

  等闲者根本不可能考中。

  只能去考明经科,但明经科出来的,根本当不了主官,只能去各级衙门当辅官,升官很慢,做高官的希望几乎没有。

  因为跟你竞争的,不仅有进士科出来的,还有一群借着举荐或者荫补出仕的二代们、三代们。

  你才学不可能比得过进士科出来的,关系也不可能比得过二代们和三代们,你拿什么做高官?

  所以爵位比官职重要太多太多了。

  这也是大唐初期武强文弱的一大原因之一。

  “右正言杨宁,诬陷齐王,挑唆天家父子之情,处以极刑。”

  李渊在处置了宇文宝以后,毫不犹豫的下令将弹劾李元吉的言官给收拾了。

  弹劾位高权重的人,就是如此。

  你弹劾不倒别人,你就得倒霉,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李渊为了避免李元吉打击报复,先替李元吉将人给收拾了。

  至于右正言杨宁冤不冤,在他眼里根本不重要。

  一个胖胖的,三旬上下,留着短须的汉子,面如死灰的被千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