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39章 李纲要乞骸骨?_满唐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39章李纲要乞骸骨?

  眼看着李孝恭解决完了屈突通和秦琼等人的问题,解决的还不错,李元吉就把重心转移到了说服谢叔方的事情上。

  时间已经入冬了,距离正月也近了,李孝恭决定在正月跟漕运和海运上的世家豪门摊牌。

  那么谢氏和其他世家豪门入局的时间也就到了。

  谢叔方整合谢氏也需要时间,所以得尽快说服谢叔方才行。

  事实上在李孝恭补偿屈突通和秦琼等人的时候,李元吉就写信跟谢叔方接触过了,只不过谢叔方的态度很耐人寻味。

  说他答应吧,他每次回信都避免着谈论这个话题。

  说他不答应吧,他又没有言辞的拒绝过这件事。

  这就让李元吉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李元吉思量再三,决定将谢叔方召回长安城亲自见一见。

  年关将近,用李渊想一众兄弟、儿侄、皇亲国戚的名义,将谢叔方一同邀请回长安城共聚一堂,也不显得突兀。

  召谢叔方回京的诏书送出去以后,陈叔达就来了,并且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好消息。

  “你说什么?”

  太极殿内。

  李元吉刚刚写完召藩王们回京的诏书,就被李纲的话震的是外焦里嫩。

  既然决定了用共聚一堂的借口召谢叔方回京,那就不能只召谢叔方一个人,其他的李氏族人,皇亲国戚,也得一同召回。

  而李氏的族群不小,跟李氏有姻亲的人也不少。

  所以需要写的诏书就多了。

  在此之前,李元吉已经写了数十份诏书,派遣了数十位谒者了。

  陈叔达躬身站在殿中,听到李元吉的疑问,再次重复道:“回殿下,岳州城已经建成了,从林邑引进的稻种也初见成效,已经收割了一茬了。

  虽然做不到像是林邑那样的一年三熟,但一年两熟还是没问题的。”

  眼下,大唐上下已经没有人怀疑有稻米能一年三熟了。

  在任瑰从林邑使臣口中套出消息,并且派人去了一趟林邑,带回了能一年三熟的稻种以后,一直关注着此事的李纲等人就彻底的信了。

  不过他们仍旧怀疑这种稻种到了大唐以后,能不能做到一年三熟。

  毕竟,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说法在。

  林邑的稻种到了大唐以后,也有可能水土不服。

  所以他们对此事虽然有所期盼,但期盼并不大。

  事实证明,他们的怀疑是对的,但结果却比他们预料的好。

  林邑的稻种到了大唐以后,确实没做到一年三熟,但却做到了一年两熟。

  这对大唐而言已经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事情了。

  这代表着大唐只要大力的推广这种稻种,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以后,大唐的粮食产量就会出现大规模的增长。

  这对大唐这个方方面面都跟粮食挂钩的国家而言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陈叔达着急忙慌的跑来禀报也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